当前位置:大学生在线网公文范文工作报告调研报告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

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

02-11 17:54:44  浏览次数:392次  栏目:调研报告
标签:调研报告范文,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http://www.dxs89.com

  由于今年年初农资价格的下调和最低收购价的再次提高,近期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开展的粮食生产积极性调查显示,湖南有33.3%的农民认为今年种粮效益比上年还将有所提高。

  3、政策导向

  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波动分析中可以看出:每次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波动和粮食总产量的变动,都是由国家对粮食生产政策的调整开始的。1985国家减少农业投入使当年粮食减产; 2000至20**年期间,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压力增大,开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减少,引起了这期间粮食连续减产。新一轮的粮食增产也是由国家政策引导开始的,20**年开始,国家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不断加大,种粮补贴不断提高,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热情,粮食实现连续5年增产。

  当前国家继续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20**年湖南农资直补为每亩80.6元,比上年每亩增加了9.4元;粮食直补为每亩13.5元,水稻良种补贴早稻和晚稻分别每亩补贴10元和15元,中稻每亩补贴15元,均维持上年的补助标准。若农户种双季稻,三项补贴最高能够达到119.1元/亩,比上年提高8.8%。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近期开展的粮食生产积极性调查,有66.1%的农民认为当前国家惠农政策惠农力度大、支持范围广和落实情况好,使其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

  4、基础条件

  影响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的基础条件,主要是农村基础水利设施、气候条件等。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保障能力低是长期以来一直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老问题。根据湖南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总投资68.72亿元,而目前实际投入不到“十一五”的十分之一;由于集体经济的管水组织不复存在,“重建轻管,重用轻护”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取消农民“两工”制度后,少见农闲时组织劳动力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整修。调查显示当前在湖南农户抛荒的水田中,75%是因为水利条件不好。

  我国属于气候灾害较多的国家,20**年初的南方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而今年初北方又遭遇了特大旱灾波及12个省份。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水利建设严重滞后,我国多数地区粮食生产都是“靠天吃饭”,频发的气候灾害会给农民种粮积极性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www.dxs89.com

  5、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又一因素。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劳动力必然会从低效益的部门向高效益的部门转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粮食生产的效益与进城务工和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相比较低。农民作为理性经济人,在种粮收益低的情况下,必然会流出农业流向相对高收益的行业,这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是有益的。当种粮收益和在外务工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他们会逐渐减少甚至是放弃粮食生产投入,影响到粮食安全。据调查湖南20**年存在抛荒现象的水田中有91%是因为家中缺乏劳动力。

  20**年四季度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湖南部分外出农民工出现了回流返乡的现象。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对全省农民工返乡监测数据显示,至20**底,全省农民工返乡率为17.2%,由于外出务工收入增幅下降,种粮收益和在外务工收入差距缩小,其中18.2%的返乡农民工愿意选择在家务农。近期开展的农民种粮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因缺乏劳动而不种粮的情况,今年得到大大改善。

  三、对策建议:持续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五个举措

  从目前情况看,要持续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需要采取五大举措:

  1、稳定并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调控好农资价格,提高种粮效益

  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和农资价格的降低,都能够提高种粮效益,直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特别是20**年来,国家几次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因此,要继续坚定不移的实施,在粮食价格上继续稳定并在条件具备时适当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格,保证农民种粮的利润空间。在控制农资价格上,政府可采取对生产企业进行退税、补贴等政策,以降低农资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

  2、完善种粮补贴方式,建立长效补贴机制

  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有利于农民种粮收益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但是政府的粮食补贴为多少才能调动和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怎样进行补贴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当前的各种粮食补贴都是以农民的种植面积为依据,不管粮食产量多少,农民只要种地、使用良种就可以获得补贴,这就造成了部分农民的投机行为。由于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农民接受了补贴却不种粮,这种补贴方式对农民增收作用很大,而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程度还值得研究。所以,采取有效的粮食补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考虑按照粮食产量或者按出售商品粮数量进行粮食直补,通过建立农资投入等成本核算,采取动态补贴方式,让农民每年都能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按照农民粮食生产的投入、产量等实际情况进行补贴,可以增强补贴的约束性,能够引导农民加强管理,提高其种粮积极性,最终提高粮食产量,增强补贴实效。

  3、加强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保险力度,提高农民抵御种粮自然风险能力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对于粮食生产来说至关重要。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提高旱涝保收耕地面积,增强农民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将极大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一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水利尤其是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和维护等情况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中;三是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创新农田水利管理机制,解决农村水利设施管理难的问题。

  此外,要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还要加大农业保险工作力度。目前农业保险工作存在农民风险意识淡薄,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农业保险的费用较高,农民难以承受;保险勘赔定损难、理赔标准低;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因此建议,一是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三是切实解决勘赔定损,适当提高理赔标准,四是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着力解决农业保险高费用、高费率问题。 www.dxs89.com

  4、加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率

  从长期来看,粮食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推广。因此要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攻关和推广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它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于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国家在农村科技研发和推广等农业生产服务体制上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生产率,为长期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供坚实基础。

  5、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完善土地流转

  提高粮食的价格、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以及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都是政府宏观调控可以选择的激励手段。但政府财力终究有限,随着非农产业的增收对农民吸引力的增大,在种粮机会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不会因为政府的补贴而完全解决。要从深层次解决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问题,就应该从粮食生产的经营机制入手。因此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粮食生产经济机制就尤其重要。目前一家一户耕作几亩地的利润额不足以支持家庭经营发展,如果规模种植则不同,据测算,东部地区一个家庭耕种20亩优质农田,中部地区耕种30亩优质农田.其实际生活水平基本上可以与外出打工一致。

  从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长期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要推动农村承包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主要依靠种粮大户和新兴的规模化粮食生产组织。特别是实行规模化经营,随着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企业介入,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单位面积使用劳动力少,优良品种统一使用,防治病虫一致行动,其产出效益必然高于单家独户的耕作水平。一旦农业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辅之以国家的补贴和金融支持等政策,从事粮食生产劳动力的平均收入会越来越高,进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上一页  [1] [2] 

,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
《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tag: 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范文,市场调研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