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学校党建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上的不足
1、随着学校办学模范的扩大,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尤其是学生党员已占学生总数的11%,但学院党总支对学生党支部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考虑便于党员教育、组织生活的开展、支部建设布局不够合理,影响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各党总支组织发展工作不够平衡,程序不够完备,组织发展、预备党员转正、组织关系转移等各个环节反映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总支书记对党的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精力投入不够,对具体工作的安排、督促落实不到位。第二,党员教育管理队伍不健全,主要负责人顾此失彼。
3学校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与高校特点结合不够,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二、原因分析
回顾上述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现实客观困难;既有体制、制度的不完善所形成的束缚也有管理理念的落后造成的制约;既有学校层面的问题也有基层单位的学习配合不利。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尤其是个别管理干部在管理程序、管理方法上存在不足,一些重大事项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有的制度已经出台,但是执行困难,导致一些工作进展缓慢。还有一些职责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也存在相互间扯皮、推诿的现象。在坚持“以人为本”方面,缺乏新思路、新办法。工作中更多的还是习惯靠行政手段来推动,缺乏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存在求稳,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思想。
(二)对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不够深刻,对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还不明确。工作中解放思想不够,观念转变滞后。思想陈旧,不能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对高等教育的规律性问题研究不深。由于没有好的激励和奖罚措施,开拓创新动力不足,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行动上明显滞后。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没有充分把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上升到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和解决。在服务理念和推动工作上缺乏用科学发展观解决重点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一些业务工作难点问题研究不深,认识不足,强调客观原因多,主观努力不够。
(三)创新意识不够强。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由于缺乏锐意进取的工作激情,缺乏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精神,缺乏应有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原来旧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模式。
(四)干部队伍作风尚未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观念还树立不够牢固,想问题、做决策调研不够,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效率和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调研少、研究多,总结经验多、推广少,发现问题后,抓落实的力度和措施跟不上,不能及时组织实施。
(五)贷款建设新校区,偿还高额贷款利息,造成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同时两校区办学增加了办学的运行成本,造成学校办学经费相当紧张的恶性循环局面,严重制约学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经过对问题的剖析,我们认为这些问题都应乘着这次学习实践科学活动的东风逐步解决落实、力求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切实从机制上解决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www.dxs89.com
(一)要进一步落实《XX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加明确学校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把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和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结合起来,坚持“立足西北,服务民族”的办学宗旨,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培养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拓展服务功能,统筹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围绕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新要求,结合落实《XX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整改方案》,牢牢把握住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推进学科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带动作用;要修订和完善学校学科专业规划和培养方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实践环节,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榆中校区后续工程建设,优化两校区教育资源配置,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服务。
(三)围绕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落实和完善《XX大学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着力解决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理论素质优良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要把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为高层次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培养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适应构建科技创新体系需要,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增强活力,建设一批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团结协作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四)围绕和谐校园建设大局,制定并实施《XX大学和谐校园建设规划》,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目标。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重点,结合民族院校学生实际开展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凝聚各民族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贯彻“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着力解决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问题,要结合当前形势,做好毕业生就业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全力做好敏感节日期间维护学校稳定的工作。
(五)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按照“废、改、立”分类,对现有规章制度和办法进行系统清理,完善行政、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学校管理和后勤如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机制问题;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的有效途径,明晰权力和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制度;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化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加大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力度,健全和完善干部、教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实施量化科学管理;建立更加有利于产学研结合、校地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明确两校区定位,建立更加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六)围绕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着力解决提高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以及加强和改进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集体;不断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厘定学校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监督权力;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学生党支部建设,探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探索转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新机制和新举措,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大学学院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