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育创新,就是要在继承传统教育精华的基础上,打破陈规,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方法、形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新型人才的培养。
读罢新教材的《风筝》一文,感慨良深。回顾以往教学,自己如同鲁迅阻遏他的小弟弟放风筝一样,在不自觉中扼杀了多少颗童稚的心,泯灭了多少思维的火花。如果我也像鲁迅一样乞求学生谅解、宽恕的话,恐怕也会像是中年的弟弟对待鲁迅"无怨恕"一样。回想旧教学,我们不得不承认,应试教育的确令师生疲惫不堪。课堂上死气沉沉,缺少学生灵动的思考、创新的火花。
教师的讲解、灌输充盈课堂。学生整天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致使教学无生气、无效率。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不能再沿袭老路,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用新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实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探求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点滴体会,在此愿与大家共勉。
一、 明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认真研学每一课。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教师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新的教学理念,目的就是要极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语文课堂变得有活力、有魅力。 www.dxs89.com
我在讲授每课前,考虑最多的就是:这一课该如何落实新课标?该怎样在课堂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语文的新方式。该怎样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多活动、多实践的课堂流程。研学流沙河的《理想》一文时,我一改过去"如何讲全、讲深、讲透知识"的教学思路。而是采取了大胆质疑--研讨--引导点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齐读全诗后,再默读,给学生一个初步感知的空间。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诗句。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黄金梦"、"自私心"所指是什么?(2)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3)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说是"副产品"?"它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辛酸".该怎样理解?(4)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这里的"玷污"、"扒窃"写得是什么?(5)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这句诗喻指什么?问题提出后,分组探究。其中(1)、(2)、(5)题通过共同探讨得以顺利解决。(3)、(4)题理解得不透彻,我引导学生说:"理想实现了,会带来什么?"学生说会带来荣誉、桂冠、鲜花、掌声。"这些是什么,是理想的最终目的吗?"我追问道。"不是,它是理想实现后附带的产物。"学生齐声说道。我又开导学生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好中差)。一些落后的、不觉悟的人面对有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人不理解。甚至认为他们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进而躲避他,反对他。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处境就陷于寂寥。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奋斗的欢乐,所以寂寥里又有欢乐。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这样一讲,学生就真正理解了这两句诗。(4)题中提到的两句诗,学生的确不清楚诗人所写暗指十年浩劫真理被颠覆的那个疯狂年代。我于是给学生讲了张志新烈士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无畏行为。 www.dxs89.com
在那段岁月,坚持真理的人,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被糟蹋了,玷污了,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拥有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这两句诗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彻底明白了。诗句探究清楚了,至于诗歌的主题、写法、语言特色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我又点拨了学习现代诗的思路即:学诗应弄清诗歌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主题是什么--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学法即朗读法、联想想象法、积累名言警句法。
这样一首诗的诗句理解、主题以及写法,通过"质疑-研讨探究-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这种教学模式比教师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总结效果要好得多。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又如:我在引导学生研习何其芳的《秋天》一文时,为了体现新课标"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指导思想。于是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认真读诗,将自己不明白的诗句标出。首先请教家中的长辈(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让他们将直接经验(伐木情景、收获场面、捕鱼、放牧生活场景)讲给你听,从而使你获得一些间接经验。这同时也是从他人那里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机会。有些诗句描绘的内容长辈也解释不明白的就拿到课堂上,寻求同老师、同学的帮助。为了讲好此诗,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先从网上下载了几幅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以便给学生一个直观感受,然后又查阅很多有关《秋天》一文的讲析并与同事一起共同研讨几个难句子。 www.dxs89.com
为课上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学生提出的老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做充分准备。课上一个男同学大胆地提出了第二节诗中"撒下圆圆的网"为何是"圆圆的"?另外一个男同学紧接着站起来说:"我知道,我听爷爷说网编织时就是一圈一圈的,全展开就像锅盖一样圆圆的。这里也说明渔人撒网技术的高超。"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位女学生又提出了"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是什么意思?"一个男生站起来说:"这句表达的就是收起了青鳊鱼。"还有同学说收起的是乌桕叶。也有的说:"渔民没打上鱼来,这里是描写乌桕叶的影子映在水面,就像青鳊鱼在水中。"我对学生的说法没有下定论,而是肯定他们都表达了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理解得都有道理(这如同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后提示学生说:"收起"这个动词支配的中心语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影子".这时有学生说了:"老师是不是诗人把鱼儿比喻成乌桕叶的影子了。
这一句是说渔民打上鱼来了""理解的好"我于是质疑到:"诗人不直接说出收起了青鳊鱼,而是用收起乌桕叶的影子来表达有何用意?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共同挖掘出:(1)、江岸有乌桕树,树影婆娑倒映在水中,这样表达体现了诗人悠闲的心情。(2)、避免这幅生活画面的单调(只有冷雾和白霜)。(3)、丰富了这幅画面的景物色彩。(4)、表达了江岸上的乌桕叶如同鱼儿一样令人喜爱。(其中有些答案参考中是没有的)在提问、研讨、作答中将诗中的难点一一攻破。这比以往教师大包大揽一味讲解有益、高效得多。同时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我认为就是教学得以创新发挥的体现。学生不仅自主学习的意识大大提高了,而且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也形成了。 www.dxs89.com
二、 作文教学要多为学生找"米"下锅。使学生写真事,抒真情。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因此学生的写作必须要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上,写真事,抒真情。
(一)命题作文必须要达成学生有内容可写。学生不愿写作文,胡编乱造,往往与作文命题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教师能将所写题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就会触动学生的写作之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每次我接手的新生,第一次作文我都会让他们围绕入学选材。如:《开学的第一天》、《我的新同学》、《班主任给我的第一印象》等,这些题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为他们刚刚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觉得什么都新鲜,对什么都好奇,对新学校、老师、同学会有许多想法,会看到听到许多新鲜事。所以学生写起来会觉得有话可说,自然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再如: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后,我就让学生写《我眼中的教官》、《夏令营使我变坚强了》、《难忘的拉歌比赛》、《庄严的时刻-汇报评比》;学生参加完学工劳动实践后,我让学生写《劳动最光荣》《我学会了……》、《学工感言》等。这些都是学生亲身体验的生活经历,学生写起来会自然流淌,真情涌动。
(二)在课堂上多创设写作的情境,让学生有素材可写。我曾经设计了这样一堂课: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我事先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同学抽题,抽到题后与周围同学研究,最后推出答题者。其中一个题目是:你会玩悠悠球吗?如果会给大家表演一下,如果 不会可推荐班里玩的最好的同学展示一下。抡到这个节目时,大家争先恐后的进行表演。然后谈论玩悠悠球的利弊。这个节目我是针对目前中小学生玩悠悠球的现象设计的。 www.dxs89.com
主要是引发学生对这一盛行游戏的思考。表演完后,学生都乐不可支,高兴之余我让学生将刚刚在课堂发生的进行叙写一下,题目可自拟。学生于是提笔快速叙写,十五分钟后,当堂将叙写展示。学生叙写的精彩而生动,且都是有感而发。于是我进行了讲评,提出了我对积累生活素材的看法。最后师生总结归纳:要写好作文就必须要多方面积累生活素材-筛选素材-详略处理素材-挖掘素材意义。生活之本--创作之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向生活索取素材,挖掘生活真谛,是中学生写真事,抒真情的根基。
三、 综合性学习要细布置、重落实、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20xx年中考开始,综合性学习考察占六分。这部分教学内容该如何展开呢?我认为首先做周密的计划,然后是检查落实。过去我们的许多教师认为书本上这也得讲,那也得讲,致使造成课本讲授耗时太长,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则被搁置。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综合性学习每两周一次,并且要学生深入实际,挖掘信息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漫游语文世界"这一综合性学习正好赶上十一黄金周,我就布置学生假期里从不同渠道搜集误用语言的现象(电视、报纸、街道、超市、餐馆)并请同学说明误用的理由,怎样更正。同学们在假期搜集了大量的误用语言现象。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探索教育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