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许多替代性培养方式对雇主和学员双方都有利,如学徒制,一方面学员给企业或雇主提供了一定时期的廉价甚至无成本劳动,另一方面学员学习到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极强的技术和在职业学校难以学到的社会、经营等实用知识,并且一般不用付学费或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事实上在许多行业中这种替代性培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大多在易从业、易创业的领域,如建筑、修理、服装、木工、美容美发、营销等。 www.dxs89.com
这些途径具有明显的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虽然这方面没有引起中等职业学校“正规军”的重视,但对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形成了潜在的竞争,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一问题相当突出。如果中等职业学校不在成本或质量上取得一定优势,对于以就业为目标的生源的吸引力将会继续降低。
六、政府行为力度政府行为对职业学校规模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
①投资力度。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较大的投入,但由于教育收益需要一个长期的见效过程,而且前几年由于职业学校自身及外部环境等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甚明显,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职业学校的投资兴趣与力度在减少。这无疑对职业学校的发展是雪上加霜。因此只有建立一套职业教育的投资法规法律体系才能使中等职业学校健康发展。
②宏观调控力度。这一方面是对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的优化与重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调整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社会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需求更多人从事技术性或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倾向日益突出。而由于生产工序的合理化、高效化的迅速发展,技工和生产工序作业人员的需求逐渐下降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兴起。这样劳动者劳动内容出现向着需要具备高级而且多方面知识、技术的工作和只是单调的作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因此调整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也需要基础职业教育,正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缓慢又没有能很好与中等职教衔接,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只有打通中高职的通道才能较好地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③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在目前职业教育不景气的状况下,加大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的呼声日益高涨。加大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无疑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能不能改变目前的困境难以肯定。因为中等职业学校无权颁发资格证书,如果严格实施任何岗位的准入制度,社会许多办学、培训机构也会相应地开办此类培训。其时间可能会缩短到最低限度(一年、半年或几个月),三年一贯制的职业学校不一定比现在好过。因此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不在于就业时有无资格证书,还应该制定包括学历、岗位实习年限等一系列内容。 www.dxs89.com
对于这一点香港的职业培训制度应值得内地借鉴。香港的技工资格获得课程学制是三年,学生义务教育结束后可以进入职业培训局的工业学院或训练中心就读一年全日制的技工课程,然后就业,但仍需读两年的日间训练制或夜学制才可获得技工资格。义务教育结束后也可以直接就业,而直接就业的学生需就读三年制的日间假制或夜学制技工课程才能达到技工资格,这样学生一方面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另一方面在职业培训机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香港这种灵活制度不但降低了学生因学习三年而找不到工作的风险,同时由于工作的需要,调动了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和针对性。因此加强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某种考试获得某特定岗位的操作技能,而且应该包括一系列的具体内涵。
七、中等职业学校改革进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满足学生需求,有利于吸收生源、有利于发展。
①应允许打破三年全日一贯制的教学设置。我们应该控制的是学习的内容,而不应该限制其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期限。
②应增加普教向职教分流层次。目前义务教育后,选择职教的机会大多只有一次,高中阶段的分流由于办学体制的封闭性而很少进行,因此应加强职教与普教的沟通机会,加大普教的分流力度。在初中阶段分流的基础上,加大普高各个年级向职高的分流力度。在沟通普职教的同时,也应该加大职校之间的沟通,允许学生相互转学转专业,共同的课程成绩要相互承认。因为目前职业指导在我国学校进行的还很不够,学生对专业的内容及工作性质不甚了解,可能入学后有些同学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样的专业。我们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当然,这需要加大行政主管部门宏观管理和协调力度。
③应加大单元(模块)教学的推广力度。目前,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还是科技含量比较低的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适应面窄、稳定性差。德国的双元制教学采取先签订学徒合同,然后再培训的方法,国内也有许多学校也在探索与企业联办的路子,以解决毕业生的就业性差的问题。
但都存在一个问题,学习期满一旦找不到工作需要另择专业的话,他将损失三年的学习时间,而单元制教学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学科划分的,而是以单元划分的,学完一个模块就具有就业能力,学完若干模块就可毕业。单元制教学还有利于调动社会在职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www.dxs89.com
职业教育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教育学毕业论文 教育毕业论文 教育类毕业论文,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