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生在线网大学生专栏高考咨询高考信息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

04-17 02:55:28  浏览次数:170次  栏目:高考信息
标签:高考资料,高考资源网,高考分数线,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http://www.dxs89.com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
  2011 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稳定为主,适度创新,突出主干,贴近生活,难易适当,体现公平,突出能力,注重素养,科学选拔,对当前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总体来说 2011 年物理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主干,覆盖全面, 体现公平
  纵观全卷,试题既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又达到了较大的覆盖面, 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五种能力,能力层级设置恰当 。选考部分的三道题在难度、作答量、运算量等方面基本达到等值。 同时全卷在试题材料选择、情景设置、题目设问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保证了考试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考试的公平、公正,对中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全卷考查的知识覆盖了《考试说明》中 必考部分的全部 12 个主题及选考部分 12 个主题中的 8 个 。必考内容中涉及到 45 个知识点【 Ⅱ 级知识点(共 26 个)考查了 26 个, Ⅰ 级知识点(共 33 个)考查了 19 个】,占 59 个必考知识点的 76 %。选考内容中涉及到 20 个知识点【 Ⅱ 级知识点(共 5 个)考查了 5 个, Ⅰ 级知识点(共 39 个)考查了 15 个】,占 44 个选考知识点的 45 %。各部分知识的考查比例为:力学 37 分,占 42 %;电学 36 分,占 40 %;选修 3-3 、 3-4 、 3-5 三个模块各占 8 分,这与大纲和教材中各部分的内容比例相一致 。这些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主干知识,是考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且与大学的学习密切相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能力为主,体现三维,考查素养
  试题命制坚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基本的科学素养。试题 注重对考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 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第 16 题考查了物理学史上一些典型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 这些学史中所包含的艰辛探索、研究方法、创造性思想,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的推动等无不深深地影响着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 17 题引导考生关注我国在航天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对这个物理问题的解答将会提高考生的民族自豪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场的思想的建立和场线模型的引入,对电磁学的研究意义非凡、影响深远。第 21 题在未给出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线和等势面的条件下,考查了电场中的场强、电势差、电势能等知识,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思维方法是一种很好的测试。
  第 22 题是一道电磁感应的综合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很好的图像分析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无疑是对考生 科学素养 的全方位考查 。
  第 24 题巧妙地将两块不同材料的薄板连接起来设置情境,把物理现象和过程寓于其中,考生需要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知识解决问题。充分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第 25 题涉及到匀加速直线运动、洛伦兹力、圆周运动和几何判断等,独特的方面是两个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宽度等都可改变,且有一定联系,从而使粒子具有不同形状的运动轨迹。这就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掌握粒子的运动规律,试题重点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试题的命制坚持了 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又做到了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保证了对考生的公平公正。 试题严格遵循大纲,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教育理念,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全方位的发展。
  三、贴近生活,关注科技,重视实践
  试题以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前沿为背景,关注科学发展现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时代性理念。
  第 20 题,以日常生活中低压变电所需在用电高峰期适时进行调压的实例创设情境引入命题,引导考生自觉运用变压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个物理问题的过程中,考生收获了一种调压的方法。
  第 25 题,以考生较为陌生的同步辐射装置中的插入件——多极多周期的扭摆器为背景巧设情境,通过简化模型→递进设问→还原实际,体现了试题关注科技,贴近实践的特点,使考生了解了我国近年来在同步辐射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和发展。
  第 36 题,以科学研究中所用的气体温度计为背景创设情境,巧妙地考查了考生对气体实验定律的认识程度。新奇的装置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通过解答问题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考生认识了一种新的测温方法,还能体会到气体温度计相比较于液体温度计的诸多优点(如测量更准确,测温范围广等),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这几道题重在引导考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多观察,勤思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使考生在收获分数同时,更有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平稳创新,难度递进,科学选拔
  今年的物理试题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特点,以稳定为主,同时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中多处运用常规的物理情景来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大多是典型、常见并为考生所熟悉的,但考查的角度及呈现方式均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注重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这对于中学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摆脱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现状,实现减负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今年的试题在题目设置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在选择题部分设置了一道考查物理学史和物理研究方法的题目,这对中学注重培养考生的物理思想和科学素养起到了引导作用;二是在选做题部分设置了一道选择题,这可以更全面的考查考生的知识和能力;三是两个实验题均是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了高考对新课改的有力支撑。
  2 .今年的物理试题不乏精彩之处,反映了命题者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精准把握和娴熟的命题技巧。同时,在更多的题目上体现的是稳重有变,情景新颖,设问巧妙。
  如第 20 题,理想变压器是常见的试题情景,虽然该题也采用了这一情景,但构思巧妙,通过“变电所需适时进行调压”,使该题有了新意。
  第 22 题,关于电磁感应中导体棒在导轨上的运动问题属于常规题目。本题将两个导体棒先后释放,并巧妙的控制好释放高度,情景 新颖独到不落俗套。
  第 24 题,将非常常规的板块模型,通过表面摩擦系数的调整,转化为一道 质量高、效度好、设问巧、情景妙的精彩动力学综合题。
  3 .试题通过分层梯度式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降低入题难度、分散难点等方法, 保证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使考生保持较好心态,发挥正常水平, 实现了科学选拔人才的目标。
  如 第 19 题,给出系统平衡时 b 所受摩擦力为零,这样就使题目的入题难度大大降低,相反若没有这一条件,则可能对应多种不同情形,会使该题的思维量加大很多。
  第 22 题, 通过分散难点使该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其中的 A 、 B 两个选项是关于加速度的讨论,相对来说较易,而 C 、 D 两个选项是关于 动能的讨论,思维量较大,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第 24 题,题目通过三步设问将 难点分散开 ,其中的前两问为最后一问的求解铺设了台阶,从而避免了难度过于集中。
  第 25 题,第( 1 )( 2 )问大部分考生都能完成,第( 3 )问则对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第( 4 )问是在前三问的基础上考查考生对带电粒子运动情景的整体认识,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设问时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 四 步设问有以下特点:一是对认知的考查由简单至复杂,二是对规律的考查由特殊到一般,三是对能力的考查由基本到综合,实现了设问的科学性、艺术性、合理性和递进性。 第( 1 )问 ,起点较低,多数考生能在此有所收获 ,第( 2 )问 由点到面,使考生通过对粒子在Ⅰ、Ⅱ两区完整运动轨迹的描绘,建立起一幅真正的“扭摆曲线”的图景 ,第( 3 )问 对部分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重在考查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第( 4 )问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部分理性思维能力强的考生对扭摆器的认识从特殊走向一般,从模型还原到实际。
  五、探究、创新并重,全方位考查实验能力
  两个实验题既有生活化的情景,又有回归教材的内容,同时在试题情景选择上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试题在渗透“从生活走进物理”理念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试题素材源于教材,但命题立意高远,不拘泥于教材,是对教材原有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试题全面考查了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得出结论并对 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对方案进行评价的能力、 创新与探究能力等。
  第( 1 )题,设计巧妙清新简洁:一是借助了两个匀加速运动的等时性,避开了对时间的测量,提高了实验精度;二是滑块的加速度表达式中也含有重力加速度g,从而可以利用比值消去g,在不知g的具体数值的前提下使动摩擦因数的求解成为可能。
  第( 2 )题,重点考察了考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和对实验方案进行反思、评价和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符合新时代对考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要求。这对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积极发现问题、敢于挑战权威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总之, 2011 年高考理科综合山东卷物理试题更加注重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实际,重视联系学生认知的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科学素养;试题做到了科学性、准确性、公平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引导中学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分析(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