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生在线网公文范文秘书行政技巧经验主要文种的写作

主要文种的写作

02-12 23:54:10  浏览次数:893次  栏目:技巧经验
标签:技巧大全, 主要文种的写作,http://www.dxs89.com

五、议案

(一)议案的含义及特点

议案是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根据我国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议案”只能由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国务院、中央军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等有“议案”提出权的人和机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属于相应国家权力机关职权范围内审议的事项。

(二)议案的分类

议案根据提请审议的事项内容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1、法律案。提请人大制定某项法律、法规或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的议案。
  2、预算案。由各级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的议案。须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方能批准执行。
  3、质询案。各级人大代表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质询而向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提交的议案,由大会或常委会交有关部门办理,并由这些部门负责给予答复。
 4、罢免案。各级人大代表认为同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领导人员不称职,建议撤销其领导职务时提出的议案。
 5、重大决策案。涉及到须经人大批准的重大决策事项、机构建立等有关事项。
   6、其它事项的议案。

(三)议案的写作要求

议案的开头部分可简明扼要地阐述提出议案的目的或原因,也可直载了当地提出需要审议的事项。

议案由于往往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项或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更要强调主题鲜明。议案要周密详尽,针贬要有要有握,说理要透彻明晰。一般说来,议案的字句需要反复斟酌,通篇考虑,起草议案的难度也较大。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字句为议案之大忌,应予以坚决删除。

六、会议纪要

(一)会议纪要的含义及特点

会议纪要是概括反映会议基本情况,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的一种公文。

会议纪要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的综合性。会议纪要根据会议和各种会议材料整理而成,注重真实客观、准确全面,但它又不是对会议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分析、综合会议情况的基础上锤炼而成。

  2、形成的灵活性。可采取发言记录式,即按顺序将每个发言人的主要意见归纳整理出来,或按内容性质分类写,每一类有相对独立的小中心,或者将两种形式综合使用。

   3、作用的限定性。只对与会单位、与会人员有约束力,要求共同遵守、执行会议议定事项。

(二)会议纪要的分类

  1、根据会议性质不同,分为办公会议纪要和其它会议纪要。办公会议纪要用来传达办公会议议定的事项,要求参会各方和有关人员遵照实施。其它会议纪要指专题工作会议形成的纪要。这类纪要,有的起通报情况的作用,使有关人员了解会议的基本情况和精神;有的传达会议精神,是有关方面开展工作的依据。 www.dxs89.com

   2、根据纪要写法的不同,可分为决议型会议纪要、情况型会议纪要、综合型会议纪要三种。

决议型会议纪要只记载会议决议或协议的事项。
情况型会议纪要对会议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传达会议的有关信息。
综合型会议纪要需要全面概括会议进行情况、讨论的结果和会议的主要精神。它在全面反映会议内容的基础上加以综合,适用范围最为广泛。


(三)会议纪要的写作要求

  会议纪要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构成。标题常写成会议名称加纪要的形式,如《关于xxx议事纪要》,或者事由加纪要的形式,如《关于xxx紧急会议的纪要》。正文由会议组织情况及会议议定事项或会议主要精神两部分构成。组织情况部分常采用概述式写法,简述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主持人、记录人、中心议题等。会议议定事项是纪要的主要部分,要写明研究的工作、作出的决定、布置的任务、将要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如果是记述会议的主要精神,则侧重于对材料的提炼和概括。突出会议的中心和主旨,以及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如果会议涉及的内容较多,可采用分条列项的写法,写明会议研究的主要问题,形成的一致意见和作出的各项安排,如果会议内容比较简单,可采用篇段合一式,概述会议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写作会议纪要,首先要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会议情况和会议精神。纪要写成之后,需经过会签手续,其次要按照会议精神和领导意图,对会议材料作出高度概括。纪要的篇幅不宜太长,语言简明扼要,往往采用“会议认为”。“会议指出”这样的句式。再次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在整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不应停留在一般的泛泛而论之上。

七、函

(一)函的含义及特点

函是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是上下级、平行和不相隶属的机关间在日常公务联系中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

函具有以下特点:

   1、使用范围广。机关之间的日常公务联系,不便使用其它公文文种时都可使用函行文。

  2、格式灵活,使用简便。除了公函较为郑重外,人们在纯事务性工作联系时使用公务便函,这类便函不大受公文规定的严格限制,可用机关信笺缮写,也可不编列发文字号,使用起来极为简便,使用过后自行失效。

  3、行文多向性。一般公文只有一个行文方向而函则既可平行,又可上行、下行,同时还可向不相隶属机关或单位行文。

(二)函的分类

按照函的行文方向划分,可分为去函和复函;按文面格式划分,可分为公函和便函;按其内容和用途划分,可分为商洽性函、询答性函、请求批准性函。

商洽性函。在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协商或联系工作时使用。如商调函,联系参观学习的函,查询有关人或事的函,洽谈业务来往的函等 。

询问性函。向去函机关询问有关问题或简述某一涉及对方机关权限范围事项的处理意见,需对方机关给予答复时使用的函。
请求批准性函。是向平级或不相隶属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函。

答复性函。在答复对方来文所询问的问题和事项时使用,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一般性请示往往也用答复性函,也叫复函。

(三)函的写作要求

公函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成文日期组成。便函可不用标题。去函标题可只标明“……函”。复函则应写明“复函”。函的正文要以其用途来确定写法。商洽性函和询问性函的正文,应把商洽或询问的问题(事由)等写得清楚简明,以便得到对方的支持帮助。请求批准性函和答复性函正文与请示、批复的写法大致相同。请求批准性函结尾可写上“请批准”、“请予审批”、“请予支持为荷”。答复性函结尾可写上“特此函复”、“特此批复”、“此复”等,有的也可不用结尾语。函在写作时应注意:主题突出,开门见山,紧扣主题,词章严谨。同时应正确区分函与相关文种的界限,有些“函”与“请示”、“批复”、“通知”、“报告”有一定交叉,但不能用“函”来代替“请示”、“批复”。另注意便函的底稿存档,由于便函使用起来方便,很多单位不注意留存,所以办文时应注意底稿存档。 www.dxs89.com

八、令

(一)命令的含义及特点:

命令(或令,下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带有强制性、领导性、指挥性要求的公文文种。主要用于发布重要的行政法规和规章,采取重大的强制性的行政措施,任免、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等。

命令的特点:一是具有特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受文单位或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二是讲求严肃性。不轻易用“命令”文种,不得朝令夕改。三是有些命令时效性强。如作战命令、抢险命令。

(二)命令的分类

从性质和内容上划分,命令大体可分为:

  1、发布性命令。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国家领导人发布法律、法规或重大行政措施的指令性公文。发布性命令一般由发布性命令正文和发布性命令附件组成。附件为所发布的法津、法规或重大行政措施。

  2、行政令(指挥令)。主要用于国家行政机关及领导人颁布行政规章或重大行政措施。发布行政令的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必须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其职权的特殊的法定作者。除此之外,负有特殊使命的机构,经政府授权,也可适用此文种。

  3、任免令。主要是用于任命或免去(撤销)机关、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职务的公文。

  4、嘉奖令。是国家行政机关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机关领导、人员进行嘉奖的公文。

(三)命令的写作要求

  1、要严格按照发文权限行文。根据有关规定,命令只有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使用“命令”文种,省以下机关的职能部门不能使用。

    2、命令是指挥性公文,语言应准确,不能产生歧义,语气应坚决果断,切忌用商量语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主要文种的写作
《主要文种的写作》相关文章

tag: 技巧经验,技巧大全,秘书行政 - 技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