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生在线网公文范文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市级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市级政府工作报告

03-28 13:07:38  浏览次数:513次  栏目:政府工作报告
标签:政府报告,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市级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dxs89.com

20**年1月在##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与大力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五大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战胜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成功地防控了禽流感疫情,使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活力显现、后劲增强的好势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多项重点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国民经济增势强劲,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全市GDP预计实现260亿元,增长18%,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实现67亿元、113亿元和80亿元,分别增长12%、22.7%和15.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亿元,增长2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增长32.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7亿元,增长13.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2.1亿元,贷款余额235.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1.3%和14.6%。地区财政收入27亿元,增长2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亿元,增长26.4%;一般预算支出35.3亿元,增长2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3750元,增长7.7%。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初步显现。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25.7:43.5:30.8,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6%。能源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两大基地进一步确立,机械制造、化工医药、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产业开始形成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定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50户,比上年增加200户;拥有省以上名牌产品18个。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效果明显,粮食产量在大灾之年仍达到57.8亿斤,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总面积的2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0家,农业产业化总产值175亿元。第三产业有新的发展,结构层次有所提高。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0亿元,增长45%,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0%。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共引进域外投资项目703个,到位资金104亿元。外商直接投资1254万美元,按新口径增长478%;外贸出口实现8347万美元,增长3%;外派劳务2640人,增长20%。投资超亿元的方向电子、凯斯特电缆、嘉鑫有色金属、奥昌有色金属和人天科技等一批项目进展较快,有的已经投入生产。以打造沈铁工业走廊为重点的招商引资载体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些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投资6.1亿元,实施了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程,拆迁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建设回迁楼61万平方米,2000户居民在全省率先回迁新居。投资3.7亿元,完成了调兵山采煤沉陷区治理主体工程,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市区主干道8条、街巷路24条、游园广场2个、公厕36座,完成了30条街巷路亮化工程,开工建设了垃圾处理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冶力度,成功取缔了市区2768台客运人力三轮车和机动三轮车。小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修建道路918公里、排水沟142公里,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2.5万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建设黑色路面384.5公里,昌法线45公里二级路改造竣工通车,二级客运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整治河道险工险段26处,完成造林26.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5万亩,完成农村饮水工程83处,解决了6.2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农机总动力达到162万千瓦,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www.dxs89.com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87%的国有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市直3户交通企业基本完成了民营化改制。市直和粮食购销企业和商贸企业全部实现民营化。公用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加快,市煤气公司、液化气公司成功出售。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两补一免”政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商品交易市场不断扩大,劳务、技术、产权、人才、房地产等要素市场初步形成,城市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收入3.98亿元。审计、会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不断发展。

——科教兴市迈出较大步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60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亿元。全年举办人才招聘会235场,达成协议2830人,引进国外专家96人次。加大了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力度,撤并农村中小学93所,改造危房11万平方米,完成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一期工程。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完成了64个村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实现全市联网,广电大厦交付使用。体育工作再创佳绩,我市被省体育局授予“奥运贡献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3‰。深入开展了民族乡镇“手拉手,共同致富”帮扶活动。宗教事务管理得到强化。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质量有新的提高。实现就业再就业6.9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650个,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万人。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新增劳务输出5.5万人。基本实现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合一”,参保人数达124.9万人。积极巩固“两个确保”成果,有8.6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有1.3万名失业人员领到失业救济金;同时,有6.6万名城市低保对象领到最低生活保障金,实现了三条保障线的衔接。一个资金来源多样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农村低保人数达到7.9万人。开展大规模的扶贫帮困活动,筹集款物2100多万元,临时救助14.8万人,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为因洪灾倒塌房屋群众新建住房795户,维修住房1613户,对长期受洪灾威胁的两个村屯实施了整体搬迁。完成了22所中心敬老院建设。深入扎实地开展“平安铁岭”创建活动,被授予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切实强化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民主法制得到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市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报告和通报工作。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5件,政协提案474件,办结率达到100%。加强了基层民主政冶建设,进一步扩大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制定《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政府法制工作取得进步。削减市级审批项目480多项。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政府廉政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以经济共建、文化共建、环境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共建水平进一步提高,广泛开展了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

随着20**年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十五”计划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与20XX年相比,全市GDP增长91.3%;地区财政收入增长11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9.8%。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始步入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实践证明,开放立市、工业强市、城乡统筹、科教兴市、全民创业“五大战略”是正确的,是符合铁岭市情的。 www.dxs89.com

各位代表,一年来及“十五”期间取得的各项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政府、理解政府、支持政府,以各种形式对政府工作提出许多极其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提供了无穷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向中省直驻铁单位,向来铁岭投资的广大域外客商,向驻铁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铁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长期积累、事关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对外开放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三是农民增收难度大,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四是深化改革任务艰巨,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还比较多。五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全市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亟待改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维护社会稳定任务繁重。六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部门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较差,执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二、“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老工业基地振兴、沿海对外开放、加快辽西北地区开发以及沈阳经济区建设等重要机遇,同时也承受多重压力,任务十分艰巨。既要摆脱多年来形成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的束缚,又要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既要增加财政支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要千方百计筹措发展资金,把财政“蛋糕”做大;既要解决历史欠帐、走出现实困难,又要营造新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赶超先进地区。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实现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构建和谐铁岭,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采取迎头赶上战略,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1] [2] [3]  下一页

,2017年市级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