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生在线网大学生专栏毕业论文优秀毕业论文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大学生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大学生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07-22 01:05:34  浏览次数:754次  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标签: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毕业论文范文, 大学生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http://www.dxs89.com

  大学生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摘 要:本文概述了人文教育的背景以及我国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并指出了具体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案与策略。

  关键词:理工科 人文素质 教育研究

  早在八十多年前,蔡元培就已非常明确地指出,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乃至中学教育中,由于文理分割对于人才培养所造成的弊病,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克服,以图文理融通。1932年,他在武汉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大学目的有二:一为研究学问,一为培养人格。”[1]

  但由于社会竞争及自身价值观的缘故,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比较急功近利,难以追求全面发展。我校是以理工科为特色的学校,因此如何在理工科大学生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便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一、人文教育的背景

  1、如何理解“人文”、“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

  “人文”就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与文明。《周易》便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名句。

  而人文精神则是人文价值的一种具体的理论形态,其基本内涵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对人的幸福以及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这是人文精神的原初目的;二是对世界的客观本质和规律的真理性追求,这是人文精神的理性基础;三是对生活意义的追求,这是人文精神的本质所在。[2]

  中西方在人文精神上的最大差异在于对“人”的不同理解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人文主义,强调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并从人性出发,要求个性解放,摆脱封建等级观念,发展个人的自由意志。而中国的人文传统,则强调“人文”与“天道”契合,人文以天道自然为起点,人文法则出于对天道自然的仿效,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虽然中西方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形态,但对人的本质与地位的强调却是一致的,以人文知识教育人和培育人文素质也是一致的。如中国周代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教士,古罗马则以文、史、哲、数来培养自由公民等等。[3]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等。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等等,从而成为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培养大致可以概括为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传授与艺术教育。[4] www.dxs89.com

  2、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启示

  20世纪50年代,美国发射的人造卫星落后于前苏联83天。无论是国际上还是美国国内舆论,都将此集中于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批评上。美国教育界经过长期思考,提出了是否因为美国的文学艺术教育落后,从而影响了科学技术创造能力的问题,而这正是《零点项目》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用“零”只是表示把美国在文学艺术上当作一个空白,进而研究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从而揭开文学艺术的想象思维与科学技术的逻辑思维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思维规律。[5]

  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研究,历经二十多年的调查,投资数亿美元,最后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对美国的文学艺术教育与科技教育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并对美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巨大潜在影响。

  《零点项目》最重要的科学结论是:以想象思维或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文学艺术创新,与以逻辑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科技创新,在思维方式上具有互补性与相互渗透性。只有两种思维方式的结合与交互运用,才能使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与实现。

  由于这一成果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之所在,致使美国国会于1994年3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20xx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文学艺术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等并列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

  3、我国大学教育之现状——人文教育的缺失

  (1)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

  事实上,学校办得好坏,除了可以量化的论文、课题、专利、获奖之外,还要看这所大学教师及学生的精神状态。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积极倡导自由教育,以心智训练、性格修养、理智发展为目标。关注的是心智,而不是专业技能,用他的话说,便是“构建概念的能力”:“这是一种习得的判断力、敏锐力、洞察力、见识力、心智的理性延伸力以及才智的自制力及沉着力。”[6]

  纽曼在此所强调的“心智”,实际上是人文精神的蕴涵。换句话说,大学应将人文精神的发展作为其最高境界与目标。

  (2)大学教育的职业化取向日趋严重,急功近利的趋势日益明显

  自从教育部提出“教育产业化”的概念以后,这个术语已在相当大的范围与程度上被鼓吹得十分厉害,甚至已具有了一些负面效应。把教育和教育出来的学生当作市场上的商品这种观念是非常极端的。这使得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都是直接服务于毕业后找工作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还是学生在课程选择上都极其功利,实用主义倾向明显。 www.dxs89.com

  (3)大学创新动力的不足以及创新精神的缺失

  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大学里的教学科研人员、甚至整个国家与社会来说都是极为短缺的。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痼疾导致国民普遍缺乏创新意识,这体现在各行各业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的习惯所养成,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乃是由于政府对于创新还是不够重视,因此缺乏有力的奖励与激励机制,国民的创新潜能因而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

  日前,温家宝总理到医院看望科学家钱学森,病床上的钱老直言不讳:“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7]可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乃是教育的核心与关键,更是大学的灵魂与活力所在。

  二、如何开展人文教育

  1、人文教育的目标与思路

  (1)以调动大学生的人文兴趣为手段,以传递与渗透人文精神的实质与蕴涵为目标

  教师首先要有一个良好心态,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要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与态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分层次的培养与教育。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全人”而非偏才,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亦能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与****,具有较高的品味。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使学生树立起不断增强人文素质的信念与目标。

  (2)人文教育最终要落实在道德教育层面上

  以现实生活与工作为例,无论是幸福快乐的人生还是有成就感的人生,一定都与道德责任感密切相关。在人生的舞台上,最大的技巧就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关于这方面,简单的道德说教是绝对不够的,而应采用事例启发法、感悟法等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道德教育与感化。

  其实,除了少数冥顽不化的人之外,大多数人都是可以被教育与影响的。只是要看方式是否得当,教育是否得法等等。尽管当前社会物欲横流、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但作为人类个体与社会群体的精神本质与核心始终不会变,即真、善、美、价值、责任、公平、正义、良知等等。

  也就是说,不管人类社会如何发展变化,只要它还存在,就一定会存在着道德的信仰与功能。换句话说,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道德这架天平的评判作用。要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道德”这张无形之网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白只有遵从法律与道德的准绳与规范,才是个体健康良好发展的“低成本策略”。 www.dxs89.com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当前社会中的拜金主义、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等现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腐蚀与浸染功能。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的影响。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能够积极抵御各种消极与不良影响,从而在对自身和社会具有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培养自己高远的人生目标与责任感。

  (3)要向学生积极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

  随着信息化与网络化程度的高速发展,人的存在日益被虚拟化和机器化所代替,人的尊严与价值日益遭到冷漠与忽视,人文关怀与伦理道德都处于空前的滑坡与缺失状态。生存的数字化排斥了人性与生存的意义,是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异化。它使技术在更大范围内统治了人类生活,从而使人逐渐濒于成为丧失个性、丧失真实感的“单向度的人”。因而,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尤其应该用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来守护人的精神家园。这在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应引起充分重视。

  2、具体实施方案与策略

  (1)修订本科培养计划,培养通识人才。有不少大学已在该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讨与尝试。如湖北大学采用“文科试点班”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块“试验田”。关于“文科试点班”的培养模式,该校副校长、“文科试点班”专家组组长、文化史学家周积明教授有着精辟的论述:“文科试点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变传统的文科人才培养“两分裂”(文科和理科分裂、基础文科和应用文科分裂)为“两结合”、“两渗透”,并创造性地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文科学习阶段、应用文科学习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

  同时,“文科试点班”还实行“双导师制”(文史哲学科与政经法管学科导师各1名),对学生进行交叉指导,以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此外,该校还相继开办和重点建设了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数学等多个基地班、实验班。这些“特色班级”是该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缩影,体现了该校的教改思路。还有,该校每年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20余门,开辟了专家论坛、博士论坛、人文讲坛,以及聘请校内外人文学者作报告等等。[8]

[1] [2]  下一页

,大学生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
《大学生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相关文章

tag: 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 优秀毕业论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